责编:陈凯欣
2025-05-10
今年5月10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国品牌日"。近年来,我国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高铁网络的延伸、射电望远镜探索宇宙奥秘到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到智能家居产品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崭露头角。
在近期举办的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品牌建设发表了见解。他们认为,品牌本质上是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标识,这种差异化来源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模式创新等带来的价值提升。培育和发展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且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指出,通过推动品牌标准化建设可以促进市场规则的统一。品牌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其在不同区域市场的渗透力;同时,公平竞争的品牌环境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优质的产品质量承诺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这也有助于降低跨区域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推动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专家组组长周宏宁表示,在制造业品牌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提升产业实力和创新能力。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高端装备、能源化工、5G应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标准"、"中国精神"等价值理念持续注入,为"中国制造"塑造了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的良好形象。
周宏宁建议,应当进一步构建制造业品牌体系,推动品牌间的协同发展。这一过程不仅要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还需要推动产业集群向区域品牌升级、产业链向产业品牌转型,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品牌发展格局。
在农业领域,重庆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周松表示,打造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通过构建以区县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走出了一条"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批农民、开拓一片市场"的品牌赋能农业的新路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创新提升品牌价值,科学谋划品牌发展战略,中国品牌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在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