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2
今年5月10日是我国第9个中国品牌日。当前,中国企业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文化的深度赋能以及对行业标准的重构,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领域,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比亚迪为例,2024年其研发投入高达542亿元人民币,累计申请专利数量接近6万件。公司推出的第五代DM和易三方等先进技术,持续推动新能源行业向前发展。
飞鹤乳业则通过海外投资实现了品牌国际化布局。公司在加拿大投资3.8亿加元建设当地首个婴配粉工厂,将中国先进的设备、技术与质量标准引入北美市场。这一举措不仅突破了传统贸易壁垒,还通过沃尔玛等渠道成功进入加拿大家庭。
在生物制药领域,珠海泰诺麦博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取得了重要突破。该技术有效解决了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抗体药物,为全球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治疗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方案。
文化赋能已成为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的新赛道。保利工艺与中国珠宝强强联合,将重庆大足石刻、《只此青绿》等传统文化IP融入现代设计中。通过非遗金饰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大足石刻"系列珠宝既保留了文化价值,又展现了时尚魅力。
在非遗产品的创新方面,中艺东方推出了《北京中轴线》非遗纸雕和《丝路聚宝》元首礼等作品。这些产品不仅将中国文化符号转化为外交礼品,在国际场合展现中国美学,更实现了从"文化认同"到"品牌价值提升"的成功转型。
白酒行业同样感受到文化赋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贵州茅台将赤水河地域文化、千年酿酒技艺与现代品饮美学深度融合;习酒则通过坚守"发展、生态、安全"底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洋河股份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弘扬中国白酒文化,通过参与国际活动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已不再局限于遵循国际规则,而是开始以技术积累为基础,积极参与甚至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例如,飞鹤牵头制定了HMO、OPN等脑发育相关营养成分检测团体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中国食品院则推动将中国菌种纳入《IDF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种名单》,构建起全球领先的鉴定体系。
在细分领域,兔头妈妈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纯奥拉氟原料,在防龋性能上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超越,并通过公开检测专利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这些努力使"中国质造"逐步摆脱了"低价替代品"的标签。
从产品出口到标准输出,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顶层设计。当前,中国品牌正以开放的姿态整合全球资源,以创新基因重塑产业价值,以规则意识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