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8
一位长期在中国执教的外国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
这位在南开大学商学院任教的韩国教授,已经在天津生活多年。在他看来,生活的便利不仅带来惊喜,更让他从点滴细节中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
清晨骑行共享单车前往校园的场景,是他日常生活的缩影。"在中国,我几乎不开车,近距离出行骑共享单车,远途则选择网约车。"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出行方式。这座城市的便捷交通网络背后,是数字技术和移动支付的支撑。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和运行效率,也令他印象深刻。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代化的高铁站和机场让商务出行变得高效。从天津到北京的京津城际铁路只需要半小时左右,这样的交通便利性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一流。
在科技园区参观的经历,则让他对中国的创新活力有了直观感受。新能源汽车、智能技术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技术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个缩影。从宠物食品到医疗美容服务,相关产业规模已突破数千亿元。这种新兴消费需求背后,是巨大人口规模和消费升级的趋势。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同样令人瞩目。从精密仪器到高端装备,中国制造已经实现质的飞跃。"这里既有传统的产业集群优势,又不断涌现新的增长点。"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他持乐观态度。"中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定力和远见,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他看来,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这位外国学者选择在退休后继续在中国发展,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他期待着为促进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