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06
当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时,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科研团队倍感振奋。他们自主研发的航天员运动特性数据采集软件,在此次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软件通过天和核心舱内的图像数据采集单元,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实时同步与智能分析,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这是中山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近年来,该校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构建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在医学领域,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将AI技术应用于病毒研究。他们开发的LucaProt算法,通过分析蛋白质序列和结构信息,从全球环境样本中发现了超过16万种RNA病毒。
传统的病毒识别方法依赖于已有知识库,对于高度变异的RNA病毒而言效率有限。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突破这一瓶颈,借助AI技术实现了病毒发现的新路径。
"人工智能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领域,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学校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具有交叉背景的人工智能人才。例如,该校毕业生辛华剑将哲学逻辑学与AI研究相结合,推动了相关基础理论的发展。
目前,中山大学已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形成"主体-基础-应用"的学科发展框架。学校还成立虚拟教研室,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AI技术助力农业与药物研发
在农业领域,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将AI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通过智能系统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显著提升了农业效率。
此外,在药物研发方面,AI技术的应用使新药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例如,动物实验验证时间从传统方式的两年缩短至49天。
近年来,中山大学累计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超过30个,推动了大批科研成果走向实际应用。
人工智能研究进入新阶段
2020年成立的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在推进17个研究中心的建设。这些中心将围绕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开展攻关,进一步促进跨院系协同创新。
通过在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施策,中山大学正在为人工智能研究搭建全方位的战略支撑体系。